成千上万的小微企业是工业经济中最小的构成,但抱团之后却又是工业领域中的主力军。为给小微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推动小微企业快速成长,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快小微园规范化建设,园区建设发展取得较好成效。今年1至5月份,全市已建成小微企业园33个,其中制造业为主的22个,服务业为主的11个,总建筑面积达341万平方米,入驻企业数2449家。26个列入2018年在建小微企业园名单的项目已经全部开工建设,预计入驻企业数达527家。截至2017年底,经认定的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园(基地)共12家,其中,德清县科技创业园被认定为第二批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填补了我市国家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的空白。一个区域内某个产业的蓬勃发展往往会孕育出众多的小微企业,小微园和标准厂房建设的稳步推进对加快产业集聚,完善产业链条,破解空间制约,进一步激发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活力,促进经济转型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去年以来,我市积极贯彻落实《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小微企业园区建设管理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意见》,成立了以副市长为组长的全市小微园区建设管理领导小组,加快小微园规范化建设,持续提高园区管理服务水平。在小微企业园的布局过程中,我市突出强调产业集聚、资源集约、区域集中的原则,要求各县区结合现有产业进行布局,科学利用现有存量建设用地,与现有的开发区、工业园区相辅相成、共促发展。“原则上每个乡镇不能建设超过2个小微园,从而确保产业集聚,企业不分散。”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说。产业导向方面,我市重点建设规划一批具有产业特色的小微企业园,做到“小而不散、小而不低”。特别是把优势产业中高效的小微企业集中起来,加大配套企业入驻,推进集约发展,实现产业链上下游整合。位于吴兴区的中节能(湖州)环保产业园便是其中的典型园区。截至去年底,该园区一期项目成功引进企业73家,其中不乏像北京恒动环境技术、上海德赛堡绿建、上海顺章机器人这样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为提升产业整体实力,打造“引不走”的产业集群,园区十分重视厂房设计和园区规划。中节能(湖州)环保产业园便采用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雨水回收利用系统、索乐图日光照明系统、低碳能源大数据管理与监测系统、智慧路灯、光伏车棚、垃圾分类等多项绿建技术,建成了集商务、研发、生产、展示、孵化配套为一体的绿色产业园区。园区还建有单层机械厂房、多层机械厂房、电子厂房、研发厂房、综合办公楼和公寓楼等。在标准厂房设计的基础上,力求产品多样化,积极贴近市场需求,以满足不同企业的需求。在德清县,装饰建材业的龙头企业德华木业近年来利用洛舍镇杨树湾工业功能区地块,建设洛舍木皮市场,形成了占地面积310亩,入驻企业90家,产值超9亿元的木皮小微园,促进上下游进一步配套发展。南浔区木业整治中,目前正在建设的旧馆镇小微企业创业创新产业园将承接全区改造提升的胚板企业,加大产业集聚。小微园区建设进程,往往与产业、环境等各方面整治密不可分,紧密结合。借助近年来对“低小散”企业整治的契机,我市全力推进小微园的提档升级,加速优质企业入园,淘汰落后产能。长兴县近年来在蓄电池、粉体、耐火材料等产业整治中,建设了大量产业园区,持续推进企业入园发展。特别是2005年和2011年,该县先后开展了两次蓄电池产业专项整治,大面积开展对蓄电池“低小散”企业的关停淘汰,企业从175家变为目前16家,并在和平镇和郎山投资建设了新能源高新园区,实现企业全部入园。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五水共治”“四无”企业整治等行动推进,小微园的需求量与日俱增,我市坚持小微企业园建设与企业整治两条腿走路,促进产业升级。“一方面全市加快木业、童装、竹业等‘低小散’产业整治,盘活存量土地,促进环境整治。另一方面,严格园区准入标准,不断引导优质企业集聚入园,加快产业承接和集聚。”该负责人说。在南浔区,随着“四无五违”企业拆除、木业行业整治提升集中行动的开展,仅木业行业就关停企业3123家,其中已腾空1519家、拆除1111家。该区还鼓励有实力、有技术的本地企业进小微企业园发展,而对于不符合“两规”的,待小微园区建成后,必须入园发展。目前,南浔同步在建和规划中的小微企业园有20个左右,总占地近2500亩、面积超250万平方米,优先承接木业企业的入驻,规上企业已从目前的551家增至1000家以上,确保与“低小散”整治保持同步。通过土地二次开发、旧厂房改造、“垂直工厂”等措施建设的小微企业园,还控制了总量,盘活了存量,土地得到了集约节约利用。在南浔区练市镇,通过旧厂区改造的皮鞋产品小微企业园如今焕然一新,存量土地得到有效盘活,一栋厂房就可以建成5层,容积率提高到2.0以上,相比传统工业园区亩产效益提升十分明显。随着优质潜力企业的入园,企业本身的创新实力也得到有效提升。近段时间,德清县科技创业园内时不时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客户寻求技术成果上的合作。得益于园区自主创新战略的推进和专业服务的保障,一大批极具潜力的科技型初创企业纷纷入驻园区,并研发出不少在国内领先的技术成果。去年以来,园区累计有35家企业获得“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称号,累计申报各类专利824项,其中发明专利350项。推进小微园发展,是解决企业发展平台、产业集聚的重要举措。结合产业发展特点和小微企业发展现状,我市目前已经出台了《关于加强小微企业园区建设管理的十条意见》,到2020年,要实现全市特色产业项目小微园、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项目小微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园累计达到80个以上,新建(改扩建)标准厂房600万平方米,推动1000家以上入园企业上规的目标。“这个目标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增长,对于质量上也有明确要求。”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意见》指出,园区必须明晰产业定位,园区有1个主导产业的,要求主导产业企业入驻率达到70%以上;园区有2个主导产业的,要求主导产业企业入驻率达到80%以上。以制造业为主的小微园,建筑面积一般应在2万平方米以上、容积率达到1.5以上。这些硬指标都为我市小微企业园区建设上了一道硬指标。对于入园企业,《意见》指出,各小微园应制定涉及产值规模、亩产税收、节能环保、消防安全等方面要求的企业入园标准。全市亿元以下特色产业项目小微园入驻项目,原则上要求固定资产投资强度达到300万元/亩以上(含房产)、产值达到400万元/亩以上、税收达到20万元/亩以上。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项目小微园入驻企业,原则上要求规模以上企业,且产值达到300万元/亩以上、税收达到15万元/亩以上。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园优先引导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的科技型、创新型项目,高层次人才项目和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入驻。在土地使用上,我市将加大土地盘活力度,充分挖潜低效利用和拆后利用土地,全市每年安排存量和新增土地1500亩以上用于小微园建设,并将小微园建设用地优先纳入年度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对利用低效用地、拆改土地建设小微园,涉及周边农用地和未利用地的,优先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进行整体开发。为鼓励小微企业做大做强,我市还将实施入园小微企业培育计划,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规模以下企业首次升级为规模以上企业的,以上年入库税收为基数,当年入库税收达到50万元以上的,对新增入库税收地方所得部分(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按权责发生制)三年内给予补助,第一年补助100%,第二年补助50%,第三年补助30%。(湖州日报)
本文由:意昂体育照明导光管采光系统提供